作為一個文化人,去馬來西亞之前就該把整個國家的歷史熟讀一遍

((猴王:那我還是別去了,在森林裡享受美女環繞即可...

好啦,廢話不多說,馬上進入正史~

馬來亞聯合邦獨立前,三大民族就已不成文地存在

現今執政聯盟「國陣」的前身「聯盟」之主要成員黨派:

巫統(代表馬來人)、馬華公會(代表華人)、國大黨(代表印度人)

均有參與和英殖民政府的獨立談判。在多數大馬華人的認知裡,

該國是三大民族一起建立的,屬於馬來西亞人而非單屬馬來人。

(小心別採「馬來西亞人」的地雷)

p.s.馬六甲和濱城的喬治市一起在2008年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成功!

 

第一站First Station>>麻六甲Melaka(英文:Malacca)

大家來聽歷史故事~

580多年前,一位名叫Parameswara(好饒口)的暹邏國王子流亡到此地避難,

棲身在一座小漁村內,他後來在當地建立了一座城市,

並且以一種叫『馬六甲』(Melaka)樹名來為這座城市命名,

這就是『馬六甲』的起源!

『馬六甲』於西元1511年成為『葡萄牙』殖民地,

1641年後改由『荷蘭』人接管,1785年起則為『英國』所統治,

1941年被『日軍』占領,直到二戰『日本』投降後還給『英國』,

1957年時脫離『英國』殖民統治,

成為『馬來西亞』第一個宣告獨立的地區

 

<雞場街>(JONKER STREET)具有300年歷史的雞場街

aka古董街、會場街、荷蘭街。

過去中國移民來此定居,建築保有中國式的民宅

街上也佇立著許多會館,海南、福建、廣東等

大都保有舊有的建築,一樓為店面

曾經的雞場街,住的都是馬六甲有錢有勢的峇峇娘惹

 

什麼?不清楚峇峇娘惹是什麼?沒關係,猴王報給你知

※峇峇娘惹(Baba、Nyonya)

15世紀初期定居在馬六甲、印尼和新加坡一代的明朝後裔

是中國人和馬來人結婚後所生的後代)。沿街的一排排大房子裡,

格局、擺設、家具和建築材料全是由中國運來。

如今的僑生客棧(Baba House) 大廳里

還有擺放著當年的清朝家具,

牆上掛著的大概是清朝時期的老相片上是當年的屋主人,

而老闆就是Baba、Nyonya的後代

 

<娘惹文化>

早期麻六甲有許多中國移民,與當地住民通婚後

生下的女孩稱為娘惹(nyonya),男生則稱為峇峇(baba)

麻六甲的娘惹文化=中國+馬來西亞 的文化結合

從建築則是中式建築搭配五顏六色牆面


<地理學家Geographér Café>

2000年電影【夏日麽麽茶】某片段

任賢齊及鄭秀文就是在這座咖啡館喝咖啡

所以一炮而紅,慕名而來的遊客不勝其數

阿...好不好吃見仁見智啦...


<Nadeje> (著名下午茶餐廳)

喔!這絕對又是一個吃貨必去的地方,必備的常識

Mille Crêpe(法文)法式千層蛋糕

以一層糕皮一層奶油疊起,大約疊18~20層

它雖不是道地的馬六甲美食,但卻成為近年訪古城必吃甜點

Nadeje是捷克文“希望”的意思,正确讀法為“Nad-jee”

IMG_1777.JPG

IMG_1782.JPG

 

<青雲亭>

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華人廟宇,始建於15世紀

猴王有繞進去看看,

可以參觀一下它的建築

 

<甘榜烏魯清真寺>

混合了蘇門答臘、中國、印度教和馬六甲風格。

其叫拜樓(宣禮塔)類似佛塔,

與沐浴池和門拱,與主體建築同時建成。

寺廟建於荷蘭殖民時期的1728 年,

是馬來西亞國內最古老的清真寺。

入口處有個小鼓樓,是早期用來擊鼓提醒教徒早晚五次的祈禱,

和宗教街(Jalan Tokong)上的

“甘榜吉寧清真寺(Masjid Kampung Kling)”是雙胞胎,

兩者非常類似,一樣是金字塔造型的屋頂,只不過它是紅頂,

而甘榜吉寧清真寺(Masjid Kampung Kling)是綠頂。

不要搞錯了喔!

根據伊斯蘭教義,穆斯林每天需要做五次定時的禮拜,

分別為日出之前、正午時份、下午時候、日落之後和夜晚之前,

再加上星期五是他們的禮拜天,

不少清真寺都會在這天禁止遊客入寺參觀。

 

<雞粒飯>

由來眾說紛紜,最常見的一種說法是,

昔時的馬六甲,為東南亞數一數二的大型海運港口

南北貨品的往來,許多居民苦力在此做工

工人們為了工作的方便和節省時間(或妻子為了保溫和方便)

於是就把海南雞飯改良,將飯捏成了糰狀的樣子,然後放上一些雞肉

用手抓著直接就能吃了,源自於平民勞工的飲食文化

在名稱說法上「雞粒飯」和「雞飯粒」都可以

IMG_1882.JPG

IMG_1881.JPG

<Kampung甘榜雞>

Kampung在馬來文的意思是「家鄉」

因為是在在家鄉走來走去的雞,所以名甘榜雞

這個取名也太有趣

 

<甘榜摩登>(Kampung Morten)

是位于鬧市中僅存的大馬傳統Kampung,

此Kampung 保留1922年的馬來西亞傳統屋的原貌,

亦是文化遺產保護區,並獲得政府每年撥款進行维修,

夜景也相當迷人。此Kampung 沿河而建,

从一个沼澤地改建,

據說村民因為感恩,

決定以土地官員約瑟摩登(Joseph F. Morten)命名,

村民至今依然保留着傳統的生活文化方式。

 

<荷蘭廣場>(Dutch Square)

我是來過、去過、走過,也離開過,

但是我真的不記得我可以介紹什麼

抱歉啦各位((鞠躬

 

<馬六甲旋轉塔>

馬來西亞第一座旋轉景觀高塔,

沒錯,博學多聞的猴王只有這句話介紹這個塔,

不過我挺推薦去搭搭看的,

如果不嫌麻煩的話,

就當看一下整個市區景觀XDD

 

<維多利亞女皇噴泉 Queen Victoria's Fountain>

這個故事真是歷史悠久啊~

馬六甲在1824年被割讓給英國統治,

後來到二次大戰時又經歷過日治時期

之後再次成為英國殖民地,直至1956年才宣佈獨立

((猴王表示有共鳴:建立一個國家真的很辛苦((被廣大網民追殺

而在1897年時,為了紀念維多利亞女皇登基60周年

英國殖民政府特地從英國運來了這座景觀噴泉

這座噴泉主體是由琉璃和磁磚組合,

下方還有8個造形獨特的噴水獸像呢!

 

<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 Melaka)

外觀紅色,是當年荷蘭人慶祝殖民麻六甲100周年所建,

也是馬來西亞目前仍在使用中最古老的教堂,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這個教堂已成為麻六甲的地標建築

裡面的十字架下方有磁磚拼成的「最後的晚餐」的圖畫,

教堂內天花板橫樑是取自單棵樹木,因此所有橫樑並沒有接合處。

之後英國人趕走荷蘭人並接管馬六甲,

就試圖把這座教堂轉變為英國式建築,

在教堂內加了一座風標和鐘塔

 

<麻六甲鐘樓>

最顯眼的馬六甲鐘樓(Melaka Clock Tower)

是由新加坡慈善家陳若錦(陳金聲家族後代)於1886年建造。

 

<荷蘭紅屋>(Stadthuys)

這裡有很多小攤販可以逛!

即state house總督府之意,

建於 1641 年至 1660 年之間

又稱史達德斯或紅屋,東方最古老的荷蘭建築物,

過去是荷蘭總督的官邸,後來易主為英國的行政中心。

目前是麻六甲博物館,裡頭一共有6個博物館,

一張門票可以參觀所有的博物館,

包括歷史與民族志博物館(History and Ethnography Museum)、

鄭和文物館(Cheng Ho Gallery)、

文學博物館(Museum of Literature)、

教育博物館(Education Museum)、

民主政府博物館(Democratic Government Museum)

和總督博物館(Governors Museum),

館內陳列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的歷史文物,

並展示華人和馬來人的傳統結婚禮服,以及介紹麻六甲的歷史

 

以下是介紹各個博物館的特色,不想看的請跳過~

<歷史與民族志博物館(History and Ethnography Museum)>

Aka荷蘭總督府

總督府始建於 1650 年,是荷蘭總督及其幕僚起居的府邸,

建築充分體現了當時的荷蘭風格

據信,這是遠東地區最古老的荷蘭遺跡。

展品中有傳統的婚禮服飾和馬六甲四百年歷史留下的種種殘骸。

 

<馬六甲蘇丹皇宮/文化博物館>

(SULTANATE PALACE/CULTRAL MUSEUM)

馬六甲王朝的舊時行宮,位於聖保羅教堂的山下

王宮外庭種滿了鬱鬱蔥蔥的熱帶植物,還有噴泉裝飾

王宮分為三層,全是以木建造而成

"istana kesultanan melaka" 其實是馬來文,

寫的就是馬六甲蘇丹宮殿。

(istana 有城堡,宮殿的意思。kesultanan就是蘇丹)

 

<鄭和文物紀念堂>(CHENG HO CULTURAL MUSEUM)

位在荷蘭紅屋二樓外側是鄭和文物的紀念堂,

是全馬第一家紀念鄭和的展覽館

為了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華僑出資三千萬人民幣,

在馬六甲鄭和官倉遺址建一個鄭和文化館

該文化館總面積八千平方米,共三個樓層,

分鄭和在中國、鄭和在馬六甲、鄭和寶船三大部分,

展出鄭和下西洋所帶的數百件瓷器、海產品、寶船模型等,

還展示鄭和船員生活場景,

在古老的中國館裡開設了茶館和鄭和紀念品中心。

 

<文學博物館>

連接在主要大廈的另一座建築物,

收藏了許多舊手稿,

這些手稿主要是馬六甲還是區域霸權時期的馬來文學作品

 

博物館介紹結束了!!!

以下有非常有趣的故事,必看@%^&**$,

阿,激動到語文倫次了

 

<St. Paul’s Church>

馬來西亞馬六甲的一座古老教堂,

最初在1521年由葡萄牙將軍兌特(Duerte Coelho)興建,

後來被荷蘭人殖民後才改稱為"聖保羅堂"

位於聖保羅山之巔,是今天的馬六甲博物館的一部分,

還包括聖地牙哥古城門廢墟、荷蘭總督府和其他歷史建築。

教堂前有一尊大理石雕像,

名字是聖法朗西斯(聖芳濟神父,西班牙人),

是為了紀念他400多年前曾經在這裡做出偉大的奉獻而建立。

親自到訪卻沒看見他的右手和腳趾((猴王:?!!

一說是人們在慶祝他到達馬六甲400周年的隔天,

有一顆大樹倒下壓斷了他的手臂。

另一說是:

聖方濟沙勿略(Francis Xavier)是16世紀的西班牙傳教士,

也是天主教耶穌會的創始人之一,

他的木乃伊化屍體1614年在印度果阿舊城時,

右手一小段前臂連同手掌被荷蘭人砍下來,

現在保存在羅馬(左手則在日本)。

※右手被羅馬教會視為一級聖髑(讀音同“讀“)

聖髑是指被教廷封聖後人士的遺體或遺骨。

在第一次展覽之後,

有個葡萄牙的婦人瘋狂地咬下這具聖人木乃伊的腳趾頭,

後來把這截腳拇指存放在果阿的教堂裡;

此外,聖人的一片指甲也被鑲鑽封存起來在附近村莊展示。

IMG_1911.JPG

 

<海上博物館 Maritime Museum>

這博物館仿照葡萄牙帆船Flor De La Mar(海上之花)號所建造的大船

據說當時那艘船載滿了從馬六甲掠奪而來要運回歐洲的財寶,

但卻在回程途中沉沒在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蘇丹王朝水車 Kincir Air Kesultanan Melaka>

一座有爭議性的水車

有些人說這是仿麗江的大水車,

所以後面也修建了一座假城牆

 

<聖地牙哥古城堡>

(又名福爾摩沙古堡(A'Famosa)),

是葡萄牙人於1511年建造

15世紀,因為馬六甲蘇丹拒絕了葡萄牙人的不平等貿易要求,

葡萄 牙人以武力占領了馬六甲,

並修建了A' Famosa城堡用來防衛蘇丹軍隊的進攻

聖地牙哥的意思是葡萄牙的守護神,

號稱是東南亞最堅固的防禦工事,

後來在與荷蘭人的交戰中嚴重受損,

1807年又被英軍所破壞,只有城門倖免於難,

當地人把它視為馬六甲的精神像徵。

據說在建造之时所有的石塊都采自爪哇海底的隕石,

并以葡萄牙保護神的名字命名為聖地牙哥城堡,

以防禦當地馬六甲蘇丹軍隊的攻擊。

據說在建造聖地牙哥城堡之時,

所有的石塊都採自爪哇海底的隕石,

因為海綿狀鐵質的隕石形成禇紅色的牆面。

 

<Dataran pahlawan melaka megamall>英雄草場

原本是在預定計畫裡

BUT因為猴王的拖拖拉拉,

所以沒去成,

猴王在此給廣大網民贖罪((跪下

 

<Upside down house gallery>顛倒屋

呵呵~理由承上

((此篇發出後,猴王屍骨無存

arrow
arrow

    猴子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